刘红卫 现年70岁,中共党员、退休干部。
中药材信息的先驱者、天地网核心创始人,全国中药材资源、市场信息、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资深专家。
曾任河南省三门峡药材站经理、书记,成都天地网党支部书记、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届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从事中药材工作40余年,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察过200余种药材道地产地。几十年来先后在全国中医药杂志、报刊、网刊、网络上发表过近400万字的专业文稿。
刘红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四部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商务部《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的主要起草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起草人之一,《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中药材流通行业人才培训教材》《200种中药材商品电子交易规格等级标准流》的主要编委之一。
现社会兼职:
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智库首席专家,
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员会资深专家、专家组副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特邀讲师,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业背景与贡献
刘红卫从事中药材工作40余年,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察过200余种药材道地产地,发表近400万字的专业文稿。他是《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等四部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并参与商务部《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等国家级文件的制定。近年来,他重点关注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溯源编码统一化及产地加工一体化等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核心观点与行业建议
1、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主张国家统一中药材编码规则,实现“一名、一物、一码”通全国,以解决当前追溯系统分散、数据互通困难的问题。
2、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一体化:强调中药材质量问题多源于产地加工环节,建议在道地药材主产地建立单品种饮片加工厂,通过机械化、标准化提升品质。
3、政策解读与产业升级:深度分析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11号),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发展现代种业等实施路径。
实践案例与调研成果
在甘肃、安徽等地推动趁鲜切制技术应用,减少有效成分流失,提升加工效率。
考察福绵区八角产业和毕节天麻产业时,提出科技化、生态化种植建议,助力地方特色药材发展。
参与全国中药饮片集采评审,指出集采对行业标准化和优质优价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