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考察行:中药材 GAP 生态种植技术交流新篇
考察之行拉开帷幕

近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药流通服务分会孟冬立会长带领由中药材种植、质量检测、产业规划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专程赴河北省邯郸市开展中药材 GAP(良好农业规范)生态种植技术考察交流活动。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邯郸中药材种植产业实际情况,精准对接当地技术需求,通过搭建专家资源与地方产业的合作桥梁,推动邯郸中药产业向标准化、生态化、高质量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当地中药材种植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助力中药事业在基层的传承与创新。
抵达与初步交流

考察团抵达邯郸后,受到了邯郸市丛台区区长刘丹、邯郸供销社主任王德政及当地重点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代表的热烈欢迎。在随后召开的初步交流会议上,双方围绕邯郸中药材种植产业展开深入探讨。邯郸市相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中药材种植的基本现状,包括种植品种(如连翘、柴胡、金银花等)、种植规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数十万亩)、分布区域(以涉县、武安、永年等山区县为主)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产业成效 —— 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邯郸中药材品质备受市场认可,部分品种已形成区域特色品牌。同时,当地代表也坦诚分享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部分种植户缺乏标准化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能力不足、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完全覆盖等,并表达了希望借助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和行业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孟冬立会长表示,分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专家资源,为邯郸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共同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 GAP 生态种植发展路径。
深入种植基地

考察团专家们不顾山路崎岖,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检测土壤肥力、湿度等生态指标,并与基地技术人员、种植农户展开细致交流。针对种植中的修剪技术、花期管理、生态种植模式(如林下间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推广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契合生态种植理念。同时,专家们对基地的 GAP 管理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 “六统一” 模式有效解决了散户种植的标准化难题,值得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推广。
交流座谈会

考察结束后,邯郸市组织召开中药材 GAP 生态种植技术交流座谈会,邀请考察团专家、当地种植企业代表、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等共同参与,围绕技术推广、产业升级展开深度互动。会上,专家们结合考察情况,系统分享了中药材 GAP 生态种植的先进理念与实用技术,并讲解了不同中药材(如柴胡、金银花)的生态适宜性种植技术,强调需根据药材特性优化种植环境,如海拔、土壤酸碱度、光照条件等,实现 “因地制宜、适药种植”;对于中药材质量管控,从种植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标准,到采收加工后的储存运输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帮助当地企业建立 “从田间到车间” 的质量管控意识。
合作展望与未来规划

经过为期多天的考察交流,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药流通服务分会与邯郸市相关部门、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共同规划了未来发展方向。在技术推广方面,双方将建立 “专家 + 基地” 长期技术指导机制。
孟冬力会长表示,此次考察是分会服务地方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关注邯郸中药材产业动态,整合更多行业资源,助力邯郸打造 “北方中药材 GAP 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为推动中药事业传承创新、服务人民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但双方在中药材GAP生态种植领域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未来,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